• 图片新闻

      编者按:每年的秋末冬初,是保研结果陆续公布的时间,不少保研学子在这段时间内陆续收到心仪院校的录取通知。在本期报纸中,记者采访了四位优秀保研学生,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了不一样的保研路程。在保研路上或许有焦虑或许有困惑,但他们最终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想要的结果。每个人的保研路都不尽相同,但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是通往这条路上必要的装备,这些良好的习惯和自律的精神也正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的地方。

  • 不忘初心,厚积薄发

    徐海峰(右)与本报记者  保研人物:徐海峰,2017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被保送至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在和徐海峰交流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分享了他的大学经历以及他在保研路上所付出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前行路上的选择方式、生活态度和个人修养。                                                                                       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解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家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徐海峰正是在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中,遇见了自己的答案——“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解”。  他很早就坚定了自己要去更好平台学习的梦想,而保研和考研于他而言只是通往同一目标的不同的路。他最终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式,那便是保研。他认为大学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迷茫是常态,但不要因此而失去方向。“你要知道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徐海峰学长如是说。他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自己其实很适合科研。在大二那年的暑假,他选择留校三个星期做实验,直到回家的前一个晚上还在实验室待到了九点多。虽然说做实验挺累的,但是看到自己实验数据的那种收获感会让他觉得很满足。  当初他选择南开也是因为自己一直都有一个名校梦。他喜欢在旅游时到不同的大学里去看看。他曾凌晨五点时漫步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感受过武大的夏日炎炎,也领悟过中山大学的厚重。而最终选择去南开,也是他从各方面考量,认为那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深深敬佩的周总理曾说过“我是爱南开的”,让他深受触动。                                                                                     内向的人可以做外向的事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建立自信的过程,当我们不断去累积自己的自信才会有更大的信心把事情做好。”所以除了在专业上保持不断进步,他也加入了学院的学生会,在里面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坚持给同学们上了两年多的团课,从起初的面露羞色到后来的行云流水;他也当过主持人,去锻炼自己的普通话;还坚持参加学校运动会,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他不仅选择了去做符合自己沉静内敛性格的科研,还努力去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他说,要学会去适当的挑战自己,“内向的人可以做外向的事”。  在大学期间,他就特别喜欢到那些陌生的城市去旅行,去增加自己的见识,这也是一个不断建立自信的过程。正是这些不断建立的自信,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保研的决心。当被问及疫情备考期间是否焦虑时,他说焦虑源于不自信,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时刻保持自律,真正的自律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原动力,面对自己许下的承诺要拼尽全力去实现。                                                                                  保持九十分的优秀和六十分的谦卑       在与徐海峰交谈的过程中,他始终都保持谦逊的姿态。  他把“向优秀的人学习”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向学生会的学长学姐学习,在他们身上汲取宝贵的经验。他喜欢看名人传记,向优秀的前辈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也始终记得在凌晨六点的清华操场上,有许多老教授和学生在锻炼身体,这让他深知搞科研的人应该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因此更加努力锻炼。他说,大学有很多珍贵的学习机会,我们都要学会往高处看,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谈及接下来一年的计划,他说,想多学一门外语来增加自己语言方面的自信,依然是向优秀的人学习吧,像钱学森这样的前辈就精通几门外语。  最后,他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希望大家在大学期间,能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干什么样的事,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如果你的选择正确,那你的大学就会是精彩的。同时,也希望大家珍惜大学的育人环境,增强人文修养,德才兼备。

  •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

      董婵媛  保研人物:董婵媛,2017级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学生,被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地区国别史专业。  平静的外表下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这是董婵媛给人的第一印象。简单地寒暄过后,她和记者聊起了她的保研之路。                                                                                                               “学史使人明智”    “其实我大一的时候特别迷茫,会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历史,那时老师对我说如果你能学好历史,你也能学好一切。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想验证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学历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历史学对于大家来说最难的就是入门,但如果入了门槛之后,后面的路就会轻松很多。虽然在研究方面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如果投入进去,实际上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主要是要真的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在记者问到她对自己专业的心得体会时,董婵媛说“学史使人明智”,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访谈里,她讲的这句话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理性与感性的碰撞,在平静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对于每一个问题思考与回答,透露着独属于史学人的认真严谨的态度和波澜不惊的气质。                                                                                                       往“三重冷门”里钻研       在多数人追逐热门专业的今天,董婵媛却甘愿投身冷门,她说:“其实历史相较于经济类的专业算是冷门专业,世界史相较于中国史算是冷门,而我所研究的方向,它算世界史中的冷门,我实际上就在往三重冷门里走。至于原因,我希望能在这一领域留下点什么,可能这很难,但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期盼。往冷门里钻研不代表我是一个漠视世界的人,相反,我对这个世界有非常大的关怀。”如果把历史学研究比作“最朴素的生活”,那董婵媛身 上 则 有 着“最远大的理想”。她说自己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而这些理想也正是她前进的动力。  如今大多数的专业都在探索未来,而历史学更多的是在追溯过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董婵媛提出了不一样的理解:“历史确实是追溯过去,但它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唯物史观。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实际上是为了服务现在,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和哪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一些外交活动,那么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就很重要。历史会带给人一种眼光,让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当我们看到本质时,很多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具象。”                                                                                                        用平静的心态去“闯荡”  董婵媛是一个善于与生活和解的人,在保研之路上面临挫折的时刻,她选择坐在一个地方,闭着眼什么都不想,放空自己,把一切都归为平静,“放空自己不是漫无目的,相反,真正的放空需要很强的注意力,才能让自己投入思考。”繁忙的学习之外,董婵媛选择平静地享受生活,“我喜欢做手工,做手工可以让我平静下来,平静有利于人思考,但有时候不太有利于人创造。当我们想要创造某些事情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激情的。”于是她从不给自己设限,“在保证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会大胆的去实践,结合不同的眼光,会发现新的天地。现阶段我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基础上,我还会继续学习其他语言,从而更深入的投入到我选择的史学研究领域中。”  长达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董婵媛提到最多的词是“平静”,用平静的心态去追求,用自律的精神去执着。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寻找一个远方,好好地热爱,静静地奔赴。

  • 人生是一道证明题

      陈德  保研人物:陈德,2017级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被保送至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源自初心的坚守    “初到大学时,偶然听到一位教授的讲座,当时就觉得教授的话对自己的触动特别大,自己也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变得更好并争取保研。”讲座上教授对测控专业不可撼动的地位的分析以及美好前景的展望让陈德同学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学习,争取保研,完成自我证明。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初心,陈德同学踏上了他的保研之路。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陈德同学坚持了下来,他回忆起自己那时的学习生活时,脸上带着隐隐约约的骄傲:早晨起床后把手机往宿舍一扔,便开始了在图书馆一整天的学习,晚上踏着点点星光回到宿舍。正是因为这份坚守,陈德同学完成了他的目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守得初心,耐得寂寞,终取成功。                          潜心以待,多元发展       陈德同学表示,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焦虑是不可避免的。“我只能去问有相关经历的学长学姐。”陈德同学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只记得一位学姐的话语让处在焦虑期的他定了心神。学姐说:“静下心来,先把学习搞好,然后再去做比赛,学习是最重要的。”这看似简单的话语,不仅缓解了陈德同学的焦虑,也让他更加从容冷静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他潜下心来,继续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计划,这份静心使陈德同学取得了学习上的优异成绩,让他即使在没有过多的科研竞赛加分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优秀的综测排名。  在学习之余,陈德同学也会找机会放松一下自己。他十分爱打羽毛球,赛场上的他更加耀眼,不断腾挪置换的身影,用力挥拍时洒下的汗水,都见证了陈德同学高超的技术,也让他获得了多个好成绩。银行实习、志愿者、辅导老师……无比丰富的假期生活带给了他不一样的感受,多重身份的体验让他收获良多。回想实习时的感悟,陈德同学笑着说,正是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给他枯燥的保研之路上增添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淡看成功,继续前行     “还行,不是特别激动,就是前三年没白努力吧,值了!”提及获悉成功保研消息的心情时,陈德同学笑着说。一句“值了”的背后是三年的努力与坚持。保研后的生活也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轻松了些。陈德同学说自己也会偶尔睡会儿懒觉“享受”一下保研后的时光。虽然已不再是保研前三点一线的生活,但他每天依旧坚持学习,只不过是将本科的学习内容过渡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依旧在不断地扩充自己。  陈德同学完成了他在本科阶段给自己设立的证明题,未来,他还将完成一道道人生的证明题。最后,以陈德同学赠送给学弟学妹的话结尾:“明确目标,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荣誉。”

  • 期待破茧成蝶

      陈然  保研人物:陈然,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被保送至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法律(非法学)专业。                                  踟蹰       在确定要争取保研之前,陈然心里没有底,心中一直有两个信念在做斗争——考研或是保研。无论是考研还是保研,今后所要付出的努力都是巨大的,但碍于精力有限,陈然陷入了犹豫。她之前所有的想法都是考研,保研的风险很大,一旦没有争取到名额,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考研的希望也变得渺茫,这让陈然难以抉择。另外,在考研和保研的十字路口后,她还面临着选择本专业奋力拼搏,或是选择跨保法学孤注一掷的双重压力。  “真的是知道结果了,才想着坚定信念去保研。”在此之前,班里总成绩屡次变更,排名也随之变化,可谓一波三折,但当名单的结果出来之后,陈然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她知道自己可以坦然选择保研了。在面临着跨保法学还是保本专业时,她说:“对于当时的我,法学还是比本专业更有信心,因为我想着大家可能是零起点,而我在假期里看过书,应当会占点优势。法学这个专业背的知识很多,加之我是个内向的人,比较文静,性格使然,就让我确定了方向。”于是,陈然放弃了她所学三年的本专业,一个劲儿往法学书里钻。踟蹰过后,她踏上了这条艰难的保研路。                                   坚持      “整个过程中真的非常感谢我们班第一的那位同学。”这位同学不断的和陈然聊天,开导、鼓励她,让她坚持保研的信念。“另外要感谢一个学长,他和我一样都是跨专业保研,还保研到了北大。”他给了陈然许多面试的技巧,让她放松心态,沉着冷静地应对回答老师的问题。“我感觉他就是一个榜样。”陈然的父母也是无条件的支持着她,“我父母不会干涉我的决定,他们给了我很多自由。”这些亲朋好友就像光,一点一点地汇成了一束火炬,照亮了陈然的保研路。她说:“没有他们的话,我感觉不会这么幸运。”朋友的鼓励,父母的支持。让陈然有了信心,有了坚持下来的动力。她行于这条保研之路,靠的就是努力坚持。                                   蜕变     “在去北外面试时,自己很紧张,因为是第一次面试,许多问题也没回答上来,很让我挫败。去北师大面试时,让我看到了更多优秀的学生,感受到了与别人的差距,他们懂的很多,我很是佩服。”尽管这两场面试让她感到挫败,但她依旧没有放弃,倔强的想要去争取,蜕变。陈然说:“在我那几场面试中,我发现老师问的问题大多关于民法的知识,所以接下来的方向是多读点民法的书籍,但也不能只看民法,要各个方面去学习。”她将她所有面试过的问题整合起来,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一个方向,她沿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去努力,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表达能力。终于,陈然获得了她心仪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名额。  在这条保研路上,陈然说她学到了很多,“你得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弥补自己各个方面的不足,敢于尝试,敢于去问。”保研之路,是一次蜕变的过程,由压抑到释怀,由怯弱到敢于去争取,由挫败到成功。这次蜕变,来得艰难,但最终不负坚持与努力。